新經濟形勢發展下,“產業生態”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詞匯。如果把企業比作一棵樹,產業生態就是一整片森林。企業發展不僅要考慮市場、考慮行業,還要考慮整個產業生態建設。結合今年在十四五規劃、政治局會議上多次提到的“專精特新”概念,培育“小巨人”企業和“單打冠軍”企業,“補鏈強鏈,解決‘卡脖子’”,建設良好的產業生態系統離不開上中下游產業鏈上的企業協作。
在這種背景下,一場聚焦工業移動機器人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專場會議——“2021工業移動機器人專精特新小巨人成長專場”在上海舉辦,會議直擊“保護原創”“良性競爭”等行業痛點,暢聊工業移動機器人發展趨勢、產業協作生態,宛如一顆平地驚雷引發行業內空前討論。
本次會議由未來機器人冠名,邀請了移動機器人細分賽道的領軍企業代表,包括:
深圳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張朝輝;
上海樂橘科技有限公司云聯事業部部長李桉棟博士;
杭州壹悟科技有限公司CEO朱禮君;
星猿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周佳驥。
嘉賓圍繞著“新常態下的強鏈生態”,分別從橫向廣度與縱向深度兩個方向進行交流討論。
以下為圓桌討論會實錄,略有刪減:
圓桌討論會一
主持人:中國移動機器人(AGV/AMR)產業聯盟秘書長李進科問題一:專精特新企業需要怎樣的生態模式?企業未來的生態合作方式有哪些?關鍵詞:尊重原創,良性競爭
李陸洋:首先,企業所在的賽道中生產的產品,要堅信其有很好的市場,要將產品做“專精”,即“專業化”和“精細化”?!短忑埌瞬俊分杏卸蝿∏橹v的是鳩摩智上天龍寺問僧人你會這個嗎?你會那個嗎?僧人面面相覷,枯榮大師開口問本因的武學練到第幾層境界?本因答第四層??輼s大師說你連自己的武學都未能精通,又何必貪求其他武學。企業也是如此,要看準自己的產品和市場,將其做到“專精”,當有項目超出你的產品服務范圍,你可以去找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其次,在行業中要尊重原創,要良性競爭。張朝輝:從客戶角度來考慮,他們想要的是一個完善的、完整的解決方案,能夠幫助他們解決所有的物流問題。但是從我們企業自身角度來說,一個產品很難覆蓋客戶的整個物流環節,同時目前行業內存在了不少項目爛尾、低價競爭等不良情況時有發生。這時候達成生態合作,無論是對專精企業,還是對客戶來說,都是必須的。陳首先:物流的賽道很廣,市場很大,能夠在賽道中脫穎而出的企業,一定有自己的獨特的創新模式去解決某個細分領域中的應用場景。行業中的后來者去跟隨創新者、先行者的腳步這是必然會發生的情況。但是從一家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想要獲得長久的發展,還是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的、獨特的優勢和解決方案。低價競爭最終傷害的是行業,還有客戶的利益,適當的價格競爭會促進行業發展,但過度的價格競爭會扼殺行業里的創新者。陳宇奇:目前AGV行業還處于早期階段,各家的組織能力有限,難以達到華為、IB+M那樣的企業級,擁有多產品線,提供全面成熟的產品服務。專精企業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但還未能強大到把每個領域都做到專精,因此行業達成生態合作無論是對專精企業,還是對客戶而言都很有必要。小結:企業要將自己的產品做到專精,要有核心的、獨特的優勢和解決方案,打造良性競爭環境,共促行業生態合作。問題二:怎么利用產業協作達到規?;瘡椭??關鍵詞:工業物流,提高“人效”張朝輝:工業物流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領域,會面臨許多環節,從料倉到產線,從產線到產線,還涉及到許多不同的設備、機臺、料架等等,我們在探索過程,希望能和核心合作伙伴一起將各個物流環節打通,整合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給到客戶。工業物流過去沒有標準化,我們相信未來會有,通過生態合作的力量,慢慢形成大家通用型認可的標準。陳首先:在工業物流領域中是先有場景再有叉車,機械設備是重頭,物流是整個工廠的輔助,相對于倉儲物流來說比較難以形成標準化。目前我們能做的是對垂直型行業加深了解,為客戶提供一個成熟的物流解決方案,這其中可能既有自己的產品,也包含第三方產品。陳宇奇:所謂復制我覺得應該是提高“人效”,即是人干活的效率,其中包括降低軟件定制成本,降低硬件定制成本,比如電子出圖成本、制造裝備、測試裝備成本、現場施工成本,縮短項目交期,降低銷售時間成本,力求每個環節精益求精。李陸洋:在目前的形勢下,想要形成統一的標準比較難,在工業場景中,產業協作可以實現規?;瘡椭?,但不能粘貼。小結:工業物流場景相對于倉儲物流較難形成統一標準,目前要達成的規?;瘡椭浦荒軓奶嵘叭诵А苯嵌瓤紤],提高人干活的效率,縮短項目交期,降低時間成本,力求每個環節精益求精。圓桌會議二主持人:未來機器人產品經理張俊飛問題一:探討在大環境中如何打造產業鏈“專精特新”全面協同?關鍵詞:行業分工,單打冠軍
王玉鵬:“專精特新”企業應該根植于國家基礎行業,在行業中深耕多年,有自己的產品優勢;移動機器人行業未來會細分出更多賽道,各個賽道會產生各自的單打冠軍企業,行業分工會更明顯,更精細。行業要全面協同,細分賽道上的企業產品必須要足夠好,不能掉鏈子。朱禮君:從問題倒推出方案,以終為始來思考,產業鏈實現協同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沒有哪家企業能承包整個物流流程,一個行業越成熟,分工一定越細。將各個賽道專業的企業聚在一起,共同打造全鏈路協同解決方案,才能為客戶提供最高價值。李桉棟:物流行業的痛點在于每一個環節,像托盤、搬運等環節都不標準,那么在每一個階段盡量讓非標變得標準,一定會讓實現標準化的夢想更接近。韓龍:我們希望能夠推動傳統行業智能化,賦能傳統設備,為這個行業帶來全新理念和創新模式,在這條產業鏈上打造我們的“專精特新”。周佳驥:目前還處在物流行業智能化的早期階段,在尚不成熟的前提下,重要的是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服務,解決他們的痛點問題。隨著行業的發展,會慢慢出現實力深厚的集成商能夠實現整體的物流系統調度和集成,形成統一接口。
小結:行業越成熟,分工越明顯,但目前物流行業仍處在智能化早期階段,只能通過將每一個階段標準化,從而推動整個行業接近標準化,實現產業鏈全面協同。
問題二:在形成產品標準化的過程中,會出現怎樣的技術壁壘?關鍵詞:模塊化架構,數據算法驅動王玉鵬:標準化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對供應鏈的整合和對成本的控制,核心技術壁壘在于能夠將應用層軟件做成公開化和易于部署。定制化的核心技術壁壘則是在于對場景的閱讀能力。朱禮君:從業務系統來看,核心技術壁壘一是模塊化的架構,二是數據和算法的驅動,減少人為干預,沉淀數據,積累算法經驗。李桉棟:物流行業比較依賴傳統經驗,需要通過技術的發展,數據的采集,對系統進行不斷優化。韓龍:硬件也需要模塊化設計,然后最大程度實現標準化,降低成本,加快交期,提升產品質量。周佳驥:將每個物流環節的邏輯梳理清楚,提升物流設備上限,通過軟件系統實施調度協調,充分發揮每個節點的優勢。
小結:模塊化架構,數據和算法驅動將會是形成產品標準化過程中出現的兩大技術壁壘。
本次會議還邀請了中國移動機器人(AGV/AMR)產業聯盟秘書長李進科,未來機器人創始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卓敏機械與自動工程教授劉云輝各自發表主題演講。李進科表示工業移動機器人的未來市場非常廣闊,有很大增長空間。劉云輝認為無人化是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核心技術的突破、物流無人化的推進都離不開產業協同發展的新生態。Tip: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查看完整會議。
“專精特新”企業主導產品通常都有“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的作用,在國內細分行業中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對于“專精特新”企業自身來說,在當前經濟轉型大背景和政策大力支持下,打造持續的核心競爭力在未來十分重要。本次“專精特新小巨人成長專場”會議已經圓滿落幕,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會議給“專精特新”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產業協同合作提供一些思路與啟發,完善產業鏈協作,推動整個行業創新向前。
未來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來機器人”)成立于2016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團隊聯合創辦,是工業無人車輛全球領軍企業,融合L4級無人駕駛感知技術及視覺伺服運動控制技術,實現在剛需場景下的高柔性物流無人化解決方案,面向全球,推動物流節點內部柔性無人化升級進程。
未來機器人致力于用技術賦能工業車輛無人駕駛,為制造業物流和倉儲物流的裝卸貨、存取、分撥等環節提供高柔性、高效率、高性價比的無人搬運解決方案,包括大規模集群機器人調度系統、智能環境監控系統及多傳感器融合工業無人車輛。目前公司已研發和生產多款無人叉車、無人牽引車產品,突破9.4米高位存取、2.0米窄通道存取、無人裝卸車、多層移動式料框堆疊等剛需場景需求,完成了超過50個行業標桿企業的現場應用案例,覆蓋汽車制造、食品、石油化工、電商物流、保稅物流、零售物流、汽車物流、快消品制造、家電制造、制藥、新材料制造、3C電子制造、紡織、印刷等行業在內排名前三的頭部企業。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未來機器人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隊伍,匯聚眾多機器視覺、運動控制、AI、深度學習等領域頂尖人才,團隊成員近200人,其中研發人員超過70%,核心團隊匯集了東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外名校的20多位博士、碩士,在中國香港、中國杭州、中國西安、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設有辦事處及項目交付中心。
憑借著行業領先的研發實力、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未來機器人先后成為香港創新科技基金(ITF)企業支援計劃(ESS)項目承擔單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部“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主要參與單位和深圳市孔雀團隊項目依托單位,于2017年榮獲香港工商業獎、粵港澳大灣區十大科創項目獎、中國機器人網“恰佩克”技術創新獎,2019年榮獲中國物流技術獎,2020年榮登36氪“中國最受投資人關注創業公司TOP100”榜,并成為大中華區首個獲得TUV南德公司工業無人車輛新標準ISO3691-4歐盟CE認證的企業。截至2021年1月,公司已累計申請關鍵技術專利100余項,20項行業首創CN、PCT等發明專利。
2021-12-03 11:10
2021-12-03 11:08
2021-12-03 11:01
2021-12-03 11:00
2021-12-03 10:58
2021-12-03 10:57
2021-12-03 10:55
2021-12-03 10:55
2021-12-02 17:10
2021-12-02 16:45